Wu和Peltier(1983)估計北半球勞侖泰德冰蓋和斯堪的納維亞的冰蓋于18000年
海平面上升
前開始融化,快速融化始于1350年前到7000年前,7000-5000年前間的冰融量減少。Jaritz和Ruder(1977)繪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變化曲線,降為每百年0.47米。6000年前海面達(dá)到最高點,高出現(xiàn)代海面2.5米。此后海面緩慢下降至現(xiàn)代海面位置。 中國沿海全新世海面變化可分為6000年前的急劇上升、6000-5000年前期間的最高海面和5000年來相對穩(wěn)定成微微下降等3個階段;同時,海面是波動的,具有8500-7800年前期間、7300-6700年前期間、6000-5000年前期間、4600-4000年前期間、3800-3100年前期間、以及2500-1500年前期間6次波峰,其中后4次波峰為高于現(xiàn)今海面的高海面時期。
中國全新世珊瑚礁發(fā)育,可分為8500-7800年前、7300-6700年前、6300-4800年前、4500-4000年前、3800-3100年前、2800-1400年前以及小于1000年前7個時期,中國全新世珊瑚礁發(fā)育和海面變化以及地殼運動的有關(guān)。6次海面波峰對應(yīng)6次中國全新世珊瑚礁發(fā)育,與聯(lián)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報告的結(jié)論正好相反。 10000-8000年前期間海面以每百年2.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,8000-6000年前期間海面上升速率明顯減慢,為每百年。6000年以來海平面不升反降,平均每百年下降0.04米,說明6000年以來不是地殼均衡劇烈活動時期。
19世紀(jì)氣候變暖以來,海平面上升速度為平均每百年0.10-0.15米。即10000-8000年前期間海面上升速度是其近26倍,因此10000-8000年前期間地殼均衡的強度也應(yīng)該是26倍。這樣,在10000-8000年前期間,1000年間隔的強震將縮短為50年間隔,百年間隔的地震將縮短為4年間隔。6000年前海面達(dá)到最高點,高出現(xiàn)代海面2.5米。10000-6000年前期間應(yīng)該是地球的強震集中爆發(fā)時期。 2015年8月26日,美國宇航局(NASA)發(fā)布最新預(yù)測稱,由于全球氣候變暖,導(dǎo)致未來100至200年內(nèi)海平面上升至少1米已無法避免。